弹簧施压制动器出现故障时,可根据具体故障现象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,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如下:
一、制动力不足或失效
- 主弹簧过松
- 现象:制动闸轮无法被有效压紧,导致制动力不足。
- 处理:调整弹簧张力至合适状态,或直接更换弹簧。
- 注意:更换弹簧时需选择与原型号匹配的规格,避免影响制动性能。
- 制动闸轮油污
- 现象:闸轮表面沾染油污,导致摩擦系数降低,制动力下降。
- 处理:用干净抹布彻底擦拭闸轮,去除油污。若油污来源为润滑油泄漏,需同步修复泄漏点。
- 闸皮磨损或尺寸不符
- 现象:闸皮磨损过度或尺寸与制动轮不匹配,导致接触不良。
- 处理:更换符合规格的新闸皮,确保闸皮与制动轮接触面积不小于60%。
二、制动器无法释放或释放缓慢
- 接触器卡阻
- 现象:接触器无法及时断开推动器电源,导致制动器持续施压。
- 处理:检查接触器触点是否粘连或存在异物,清理触点表面并涂抹导电膏;若触点严重烧蚀,需更换接触器。
- 制动闸架连接卡滞
- 现象:闸架连接部分因锈蚀、杂质卡住,导致闸瓦无法正常闭合或释放。
- 处理:拆解制动器,清理卡滞物,对活动部位加注润滑脂(如锂基润滑脂),确保连接灵活。
- 弹簧疲劳或断裂
- 现象:弹簧长期使用后疲劳变形,导致预紧力下降或完全失效。
- 处理:检测弹簧的压缩长度或压力,若不符合厂家标准,需更换整套弹簧组件。
三、制动器异常噪声或振动
- 制动闸轮松动或偏摆
- 现象:闸轮固定螺栓松动,或闸轮热变形导致端面跳动过大。
- 处理:使用百分表测量闸轮端面跳动量,紧固所有固定螺栓至规定扭矩;若闸轮损伤严重,需更换新闸轮。
- 零部件松动
- 现象:制动器安装螺栓或内部结构件松动,引发振动或异响。
- 处理:检查并紧固所有螺栓和紧固件,确保无松动现象。
- 共振问题
- 现象:制动器固有频率与工况振动频率接近,引发共振。
- 处理:尝试改变制动压力曲线(若控制系统支持),避开共振点;或在相关部件上加装阻尼材料(如橡胶垫),改变振动特性。
四、制动器外壳温度异常
- 拖滞现象
- 现象:制动器在释放状态下仍与制动盘轻微接触,持续摩擦产生热量。
- 处理:检查并排除制动器无法完全释放的原因(如接触器卡阻、弹簧失效等),确保释放间隙符合标准。
- 频繁或长时间制动
- 现象:制动器使用频率过高或单次制动时间过长,超出设计热容量。
- 处理:复核设备工作循环,避免不必要的制动操作;若为调试期间反复动作导致,需缩短单次制动时间。
- 冷却条件不足
- 现象:制动器周围通风不良,热量无法及时散发。
- 处理:清理阻碍散热的杂物,确保通风口畅通;对于特殊设计的制动器,需检查强制冷却通道是否堵塞。
-